高速公路塌方是自然与人为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主要原因可归结为以下几方面:首先是地质条件先天不足,部分路段穿越山区、断层带或松散堆积层,岩石风化、土壤黏性差,易在重力作用下失稳;石灰岩地区溶洞发育也可能导致路基塌陷。其次是气候与水文影响,暴雨或持续降雨会大幅增加土壤含水量,降低颗粒间摩擦力,引发滑坡;长时间渗水还会软化岩层,加重山体荷载。地震等地质灾害则直接破坏岩层结构,诱发塌方。人为因素同样关键,施工时若开挖边坡过陡、支护措施不到位,或过度削山修路破坏原有地质平衡,易留下隐患;排水系统设计缺陷或养护缺失,会导致雨水长期浸泡路基;此外,边坡植被破坏后未及时恢复,失去固坡作用,也会加剧塌方风险。多方因素叠加,使得高速公路在特定条件下发生塌方事故。

视频详情

(本站旨在传播知识,不做任何商业变现,如有任何侵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TEL:177 7030 7066)

操作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