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这是东汉名士许劭对曹操的经典评语,出自《三国志·魏书·武帝纪》裴松之注引《异同杂语》。此语精准概括了曹操复杂的历史形象,也成为后世评价其功过的核心争议点。作为“治世能臣”,曹操展现出卓越的政治与军事才能:他推行屯田制,恢复北方农业生产,稳定社会秩序;挟天子以令诸侯,以政治智慧凝聚力量,先后击败袁绍、吕布等割据势力,统一北方,为魏晋统一奠定基础。其“唯才是举”的用人理念,打破东汉门阀垄断,选拔大批寒门贤才,革新吏治。然而“乱世奸雄”的标签亦非空穴来风:他权谋深沉,“宁我负人,毋人负我”的狠厉,杀吕伯奢全家、屠徐州等行为,显露其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的一面;架空汉献帝、诛杀孔融等异己,被后世视为篡汉野心的佐证。历史评价随时代变迁:陈寿《三国志》赞其“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罗贯中《三国演义》则强化其奸邪形象,现代史学界更倾向于客观审视——他既是终结乱世的实干家,亦是权谋博弈的枭雄,其复杂性恰是人性与时代交织的缩影,难用单一“能臣”或“奸雄”定义。
视频详情
(本站旨在传播知识,不做任何商业变现,如有任何侵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TEL:177 7030 7066)
操作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