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作为一颗中等质量恒星(质量约为1.0倍太阳质量),最终会演化成白矮星。这一结局由恒星演化规律决定:当恒星核心的氢燃料耗尽后,将进入红巨星阶段,随后外层物质被抛射形成行星状星云,遗留的核心在引力作用下坍缩,最终形成白矮星。
白矮星的形成需经历三个关键阶段:首先,恒星在主序星阶段通过氢核聚变维持稳定,当核心氢耗尽,引力主导使核心收缩、温度升高,外层则因核聚变外移而膨胀为红巨星;其次,红巨星阶段核心氦聚变为碳和氧,当氦也耗尽,外层气体在辐射压力下被抛射,形成由气体和尘埃组成的行星状星云;最后,失去外层的核心(质量需小于钱德拉塞卡极限,约1.4倍太阳质量)无法继续核聚变,在引力坍缩中被电子简并压力抗衡,形成密度极高、体积小巧的白矮星——其质量可达太阳一半,体积却仅与地球相当,主要由碳和氧组成。
对太阳而言,约50亿年后氢燃料将耗尽,膨胀为红巨星,吞噬水星、金星甚至地球轨道,最终抛射外层物质,核心坍缩为一颗碳氧白矮星,在宇宙中缓慢冷却,直至黯淡无光。
视频详情
(本站旨在传播知识,不做任何商业变现,如有任何侵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TEL:177 7030 7066)
操作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