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没有洗面奶、沐浴露,却有一套充满智慧的皮肤清洁方案,不少方法至今看来仍令人称奇。 商周时期,人们已懂得用淘米水洁面。《礼记》记载“三日具沐,五日具浴”,淘米水中的淀粉、维生素B族能温和去除油脂,还能滋养肌肤,堪称“天然洁面乳”。 秦汉时,草木灰成了去污利器。燃烧后的草木灰含碳酸钾,溶于水呈碱性,可分解油污。人们甚至将草木灰与动物油脂混合,制成早期“肥皂”——“胰子”,《齐民要术》中就有“猪胰去垢”的记载,这比欧洲肥皂早了千余年。 魏晋贵族更讲究,发明了“澡豆”。将豆粉、香料、中药(如茯苓、白术)研磨成末,既能清洁又能护肤。孙思邈《千金方》记载澡豆“洗面光润,去皯黯”,堪称古代“多功能洁面膏”。 宋代则流行“香药澡豆”,加入麝香、沉香等香料,清洁后香气持久。民间还常用珍珠粉、鸡蛋清敷脸,既能吸附污垢,又能美白嫩肤。 古人巧用自然之物,在清洁中融入养护智慧,这些“土方法”背后,藏着对生活细节的精致洞察。

视频详情

(本站旨在传播知识,不做任何商业变现,如有任何侵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TEL:177 7030 7066)

操作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