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仲舒作为西汉武帝时期的大儒,以“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奠定儒家正统地位,但若身处秦朝,恐难逃秦始皇诛杀。秦朝以法家思想为治国核心,秦始皇推崇“事皆决于法”,厉行中央集权与思想专制,而董仲舒的儒家主张与之存在根本冲突。儒家重“仁政”“德治”,反对法家严苛刑律,其“厚古薄今”的历史观亦与秦朝“今胜于古”的变革理念相悖。更关键的是,董仲舒强调“天人感应”,主张君主需顺应天道、以德配天,这与秦始皇“皇权至上、君权神授”的绝对权威论形成直接对立。秦朝曾因儒生非议郡县制、引古非今而掀起“焚书坑儒”,董仲舒若在彼时宣扬儒家学说,批判法家治国之弊,必然被始皇视为威胁统治根基的“异端”,难逃杀身之祸。其思想与秦朝的统治逻辑水火不容,故成始皇必杀之人。
视频详情
(本站旨在传播知识,不做任何商业变现,如有任何侵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TEL:177 7030 7066)
操作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