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明代画坛,“明四家”沈周、文徵明、唐寅、仇英并称于世,而沈周作为其中最年长的奠基人,却以一生低调的姿态,在笔墨间书写着文人画的真谛。 沈周(1427-1509)出身吴门世家,祖父与父亲皆是文人画家,家学熏陶让他自幼浸淫书画,却终生不求功名,甘居乡野。他性情温和,不事张扬,常以“石田老农”自居,将全部心力投入创作。其画风早年师法元四家黄公望、吴镇,晚年融合吴门山水灵气,形成“细沈”与“粗沈”两种风貌:细笔精致清雅,如《东庄图册》尽显田园诗意;粗笔苍劲浑厚,《庐山高图》以雄健笔触致敬恩师,成为传世经典。 作为吴门画派的开创者,沈周毫无门户之见,悉心教导后学。文徵明是他的入室弟子,唐寅也曾向他请教画法,他的宽厚与淡泊,无形中滋养了整个吴门画坛的兴盛。比起唐寅的风流、仇英的精工,沈周更像一位静默的耕耘者,用一生践行“画为心印”,其作品中流淌的文人风骨与自然意趣,恰是明代文人画的精神缩影。这位“最低调”的明四家,实则以笔墨为桥,让文人画的种子在吴门大地深深扎根。

视频详情

(本站旨在传播知识,不做任何商业变现,如有任何侵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TEL:177 7030 7066)

操作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