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作为传统中医疗法,疗效不仅取决于穴位和手法,选对时间更能事半功倍。许多人忽视时间因素,可能导致效果打折甚至适得其反。
中医讲究“天人相应”,人体阳气随昼夜变化,艾灸需顺应此规律。上午7-11点是阳气升发时段,此时艾灸可借天阳助人体阳气,尤其适合调理虚寒体质(如手脚冰凉、腹泻)。其中9-11点脾经当令,艾灸足三里、脾俞等穴,能增强脾胃运化;7-9点胃经当令,灸中脘可促进消化。
下午15-17点膀胱经当令,此时艾灸背部膀胱经(如肾俞、命门),有助于祛湿排毒、强肾固本,适合久坐人群缓解腰背酸痛。
需注意,晚上21点后应减少艾灸,尤其避免灸腹部、头面部。此时人体阳气渐收,过度艾灸易扰动阴血,可能导致失眠、上火。阴虚体质(易口干、盗汗)者更需控制时长,每次10-15分钟即可,以免“火上加火”。
此外,单次艾灸以15-30分钟为宜,避免过久灼伤皮肤或耗伤津液。把握“天时”,结合自身体质选对时间,艾灸才能真正发挥温通经络、调和气血的功效。
视频详情
(本站旨在传播知识,不做任何商业变现,如有任何侵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TEL:177 7030 7066)
操作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