脸色发黄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很多人会担心是不是肝脏出了问题。其实,脸色发黄的原因有很多,肝病只是其中之一,需结合具体症状综合判断。
首先,肝病可能导致脸色发黄。肝脏是胆红素代谢的核心器官,若肝细胞受损(如肝炎、肝硬化等),胆红素无法正常排出,会进入血液引发黄疸,表现为面色、眼白、尿液发黄,常伴随乏力、食欲下降、腹胀等。这种情况需及时就医检查肝功能。
其次,饮食因素可引发“假黄疸”。短期内大量食用胡萝卜、南瓜、橘子等富含胡萝卜素的食物,会使血液中胡萝卜素浓度过高,导致皮肤发黄(手掌、脚底明显),但眼白不黄,停食1-2周可缓解。
另外,贫血也会导致面色萎黄。缺铁性贫血等会使血红蛋白降低,皮肤失去红润,呈现苍黄,常伴随头晕、乏力、心慌,血常规检查可明确。
长期熬夜、压力大也会影响代谢和气血运行,导致面色暗沉发黄,调整作息后多能改善。
总之,若伴随眼白黄、尿黄、腹痛等,需立即排查肝胆问题;若因饮食或作息引起,调整即可恢复。平时注意均衡饮食、规律作息,有助保持健康面色。
视频详情
(本站旨在传播知识,不做任何商业变现,如有任何侵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TEL:177 7030 7066)
操作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