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的货币主要通过两个核心环节产生:中央银行投放基础货币,以及商业银行通过信用活动创造派生货币。
首先是基础货币,由中央银行供应,是货币创造的“源头”。央行通过公开市场操作(如买卖国债、央行票据)、再贷款(向商业银行放贷)、再贴现(购买商业银行持有的未到期票据)等方式,将货币注入商业银行体系。此外,外汇占款也是基础货币的重要来源——当商业银行买入外汇时,需向央行兑换人民币,央行因此投放基础货币。这部分货币被称为“高能货币”,包括流通中的现金(M0)和商业银行在央行的存款准备金。
其次是商业银行的信用创造,这是货币扩张的关键。商业银行吸收存款后,按央行规定的存款准备金率缴存部分资金作为准备金,剩余资金可用于发放贷款、购买债券等。例如,若准备金率为10%,银行吸收100元存款,缴存10元准备金后,可放贷90元;借款人拿到贷款后通常会存入其他银行,这家银行又能缴存9元准备金、放贷81元……如此循环,初始100元基础货币最终可能派生出数倍的广义货币(M2)。
综上,银行货币是中央银行基础货币投放与商业银行信用扩张共同作用的结果,两者相互配合,形成了市场中的货币供应。
视频详情
(本站旨在传播知识,不做任何商业变现,如有任何侵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TEL:177 7030 7066)
操作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