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多年前(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的手枪,因技术局限堪称“战场累赘”。彼时枪械工业刚起步,设计与性能远非现代可比,“难用”体现在多个维度。 装弹堪称“体力活”。早期转轮手枪(如柯尔特单动陆军)无弹仓设计,需打开弹巢逐发装填:先倒黑火药、塞铅弹,再用压弹器压实,最后装火帽,6发弹需耗时近1分钟。若遇紧急情况,士兵常备预装弹巢替换,但金属弹巢沉重且易卡壳。早期半自动手枪(如博查特C93)虽有弹匣,却因弹簧设计简陋,常出现供弹故障。 操作反人类。单动式击发机构需手动扳起击锤才能射击,射速被死死限制——熟练射手每分钟仅能击发10-15次,远不及现代手枪的30次以上。且多数无保险装置,枪口稍有磕碰便可能走火,士兵常需空膛携带,紧急时第一枪还得现装弹。 性能堪称“随缘”。黑火药燃烧效率低,枪口初速仅200-300米/秒,有效射程不足30米,子弹飞行轨迹如抛物线;烟雾还会遮蔽视线,打完一枪“自盲”3秒。加上枪管加工粗糙、瞄准具仅为简易准星缺口,10米外命中率不足50%。 这般“难用”,恰是枪械技术从原始走向成熟的注脚——如今轻松实现的“秒换弹匣”“安全击发”,背后是百年工业的持续迭代。

视频详情

(本站旨在传播知识,不做任何商业变现,如有任何侵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TEL:177 7030 7066)

操作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