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国演义》的戏剧化叙事中,王朗成了被诸葛亮“骂死”的跳梁小丑,实则他是三国历史上被误会最深的人物之一。演义里,76岁的王朗随曹真出征,阵前自诩“天数有变,神器更易”,被诸葛亮痛斥“皓首匹夫,苍髯老贼”,气绝坠马。这一幕让他成了“厚颜无耻”的代名词。但正史中,王朗与诸葛亮从未战场相见。他是东汉末年的经学大家,早年被陶谦举为茂才,后辗转归魏,官至司徒,封兰陵侯,与钟繇、华歆并称“曹魏三公”,以品德高洁、学识渊博闻名。他注解《易经》《春秋》,推动儒学传承;为官时减免徭役,安抚流民,深得民心。《三国志》赞其“文博富赡,诚皆一时之俊伟也”。演义为凸显诸葛亮“正义化身”形象,刻意丑化王朗,将虚构的“骂战”写入剧情。真实的王朗,是乱世中坚守学识与操守的名臣,绝非演义里的滑稽反派。

视频详情

(本站旨在传播知识,不做任何商业变现,如有任何侵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TEL:177 7030 7066)

操作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