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眼圈在中医理论中多与气血失调、脏腑功能失衡相关,治疗需辨证施治,结合内调外养。中医认为其主要病机为气血不足或瘀滞,肝肾亏虚、脾胃虚弱、寒湿内停亦可诱发。
**辨证分型治疗**:1. 气滞血瘀型:眼圈青黑,伴情绪抑郁、经血色暗,治以理气活血,方用逍遥散合桃红四物汤(柴胡、当归、桃仁等)。2. 肝肾亏虚型:眼圈发黑,腰膝酸软、头晕耳鸣,治宜滋补肝肾,予六味地黄丸或杞菊地黄丸(熟地、山萸肉、枸杞等)。3. 脾胃虚弱型:眼圈淡黑,食少腹胀、便溏乏力,治以健脾益气,用参苓白术散(党参、白术、茯苓等)。4. 寒湿内停型:眼圈青黑,怕冷肢凉、舌淡苔白腻,治需温化寒湿,方选苓桂术甘汤(茯苓、桂枝、白术等)。
**日常调理**:饮食可多吃红枣、山药、桑葚等健脾养血食材;穴位按摩攒竹、三阴交、太溪等;避免熬夜,保持情绪舒畅;可用当归、红花煎水外敷眼周。中医治疗注重整体调理,需根据个体证候调整方案,通常1-3个月可见改善。
视频详情
(本站旨在传播知识,不做任何商业变现,如有任何侵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TEL:177 7030 7066)
操作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