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初期,秦国积贫积弱,被六国视为“夷狄”,诸侯会盟皆拒其参与。秦孝公嬴渠梁继位后,目睹国耻,痛心疾首,遂发布《求贤令》,誓以“与之分土”之诺招揽天下贤才,由此开启了秦国“奋六世之余烈”的壮阔序幕。
彼时,卫国人公孙鞅(后称商鞅)怀经天纬地之才,却在魏国相国公叔痤门下不得重用。闻秦孝公求贤令,他西入秦国,三见孝公:初谈帝道,孝公昏昏欲睡;再论王道,孝公仍不中意;终以“强国之术”(霸道)陈说富国强兵之策,孝公听得入迷,膝行向前,连谈数日不厌。君臣相知,如鱼得水,秦孝公力排众议,任命商鞅主持变法。
变法之初,秦人不信,商鞅立木为信,取信于民;新法触动旧贵族利益,公子虔等权贵激烈反对,秦孝公铁腕支持,甚至对犯法的太子太傅施以劓刑,确保新法推行无阻。十余年间,秦国“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收复河西之地,周天子致胙,诸侯毕贺,一举摆脱弱国地位。
秦孝公虽未亲见天下一统,却以超凡的胸襟与决断,为秦国点燃崛起之火。他是商鞅的“伯乐”,更是秦国百年霸业的“总设计师”——正是他推开的这扇改革之门,让后续六代秦君得以接力奋进,最终铸就秦始皇扫六合的煌煌伟业。
视频详情
(本站旨在传播知识,不做任何商业变现,如有任何侵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TEL:177 7030 7066)
操作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