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光宅元年(684年),武则天临朝称制,废中宗李显,引发李唐宗室与旧臣不满。英国公李勣之孙李敬业(原名徐敬业)被贬柳州司马,遂与弟李敬猷、骆宾王等在扬州聚兵,以“匡复庐陵王(李显)”为名起兵反武。李敬业自称匡复府上将、扬州大都督,开府库募兵十余万,骆宾王作《代李敬业传檄天下文》,历数武则天罪状,文辞犀利,流传天下。起兵初期,义军曾攻克润州等地,但内部战略分歧严重:薛仲璋主张先取金陵(今南京)割据,魏思温则建议直捣洛阳以收民心,李敬业最终采纳前者,错失先机。武则天急派左玉钤卫大将军李孝逸率三十万大军镇压,义军战力不支,屡战屡败。同年十一月,李敬业逃至海陵(今江苏泰州),被部将王那相斩杀,传首洛阳,起兵仅三月便宣告失败。此次起兵虽速败,却成为武则天称帝前遭遇的首次大规模反抗,也暴露了武周初期统治的潜在危机。

视频详情

(本站旨在传播知识,不做任何商业变现,如有任何侵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TEL:177 7030 7066)

操作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