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人类的头骨并非一块完整的骨头,而是由23块精密‘组装’的骨骼构成(不含中耳听小骨)。这些骨头通过特殊结构连接,既保证了颅骨的坚固性,又为生长发育预留了空间。 颅骨主要分为脑颅骨和面颅骨两部分。脑颅骨共8块,包括额骨(构成前额)、顶骨(头顶两侧)、枕骨(后脑勺)、颞骨(耳后)、蝶骨(颅底中央)和筛骨(鼻腔上部),它们共同围成颅腔,保护大脑这一‘中枢司令部’。面颅骨则有15块,如上颌骨、下颌骨、鼻骨、颧骨等,不仅构成面部轮廓,还支撑鼻腔、口腔等器官,其中下颌骨是唯一能活动的颅骨,通过颞下颌关节与颞骨相连,让我们能咀嚼、说话。 有趣的是,新生儿的头骨并未完全‘锁死’。此时许多骨头间还存在柔软的软骨或未骨化的间隙,称为‘囟门’(如前囟、后囟),这是为了适应分娩时头骨的轻微变形,也为大脑快速发育预留空间。随着年龄增长,这些间隙逐渐骨化,形成紧密的骨缝(如冠状缝、矢状缝),最终‘组装’成坚固的颅骨结构。 这种‘模块化’设计,既确保了对中枢神经的保护,又兼顾了生长灵活性,堪称人体进化的精妙杰作。

视频详情

(本站旨在传播知识,不做任何商业变现,如有任何侵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TEL:177 7030 7066)

操作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