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后跟疼痛是常见的足部问题,多与足底筋膜炎、跟腱炎、跟骨骨刺或过度劳损有关。及时采取科学方法可有效缓解,以下是常用治疗手段:
1. **休息与保护**:减少长时间站立、行走或剧烈运动,避免足跟受压加重损伤。急性期(48小时内)可冰敷疼痛部位,每次15-20分钟,减轻炎症和肿胀。
2. **物理治疗**:慢性期可热敷促进血液循环,配合超声波、冲击波等理疗,松解粘连组织,缓解疼痛。专业康复手法(如足底筋膜拉伸)也能改善局部紧张。
3. **药物缓解**:疼痛明显时,外用双氯芬酸二乙胺乳胶剂等抗炎药膏,或口服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需遵医嘱短期使用,避免副作用。
4. **鞋具调整**:选择足弓支撑好、鞋底柔软有弹性的鞋子,避免穿硬底鞋或高跟鞋。可在鞋内放置硅胶足跟垫或定制足弓支撑鞋垫,分散压力,减轻筋膜负担。
5. **拉伸与锻炼**:日常坚持足底筋膜和跟腱拉伸(如靠墙勾脚、毛巾牵拉脚掌),增强肌肉柔韧性;练习脚趾抓地、踮脚尖等动作,强化足部肌肉,预防复发。
6. **手术干预**:若保守治疗3-6个月无效,且存在跟骨骨刺、严重筋膜撕裂等情况,可考虑微创手术松解筋膜或去除骨刺,但需严格评估。
多数脚后跟疼痛通过保守治疗可缓解,关键在于早期干预和日常护理。若疼痛持续加重或伴红肿、麻木,建议及时就医排查病因。
视频详情
(本站旨在传播知识,不做任何商业变现,如有任何侵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TEL:177 7030 7066)
操作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