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不少人都经历过肚子疼、恶心想吐的情况,有时以为是“吃坏肚子”忍忍就好,却可能忽略了背后的健康隐患。其实,这类症状的“祸根”很可能是急性胃肠炎——一种因饮食不洁、暴饮暴食或腹部受凉引发的胃肠道急性炎症。 急性胃肠炎多由细菌(如沙门氏菌、大肠杆菌)或病毒(如诺如病毒)感染引起。吃了变质食物、生冷刺激性食物,或餐具不洁,病原体进入胃肠道后,会刺激胃肠黏膜,导致黏膜充血、水肿,甚至痉挛,进而出现腹痛(多为阵发性绞痛)、恶心、呕吐,部分人还会伴随腹泻、发热。 出现症状后,建议暂时禁食4-6小时,让胃肠道“休息”,期间可少量多次喝温盐水或口服补液盐,避免脱水。若腹痛轻微,可用热水袋热敷腹部缓解痉挛;若呕吐频繁、腹泻严重(每天超3次)、体温超38.5℃,或伴有头晕、心慌等脱水症状,需立即就医,避免发展为电解质紊乱或感染扩散。 预防急性胃肠炎,关键在于“病从口入”——不吃变质、未煮熟的食物,生熟餐具分开,饭前便后洗手,尤其夏季注意饮食卫生。别让“小毛病”拖成大问题,及时关注身体发出的信号。

视频详情

(本站旨在传播知识,不做任何商业变现,如有任何侵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TEL:177 7030 7066)

操作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