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正德十六年(1521年),明武宗朱厚照驾崩无嗣,内阁首辅杨廷和等迎立兴献王之子朱厚熜继位,是为嘉靖帝。登基后,嘉靖欲追尊生父朱祐杬为“皇考”,引发“大礼议”之争。杨廷和为首的内阁坚持“继统必继嗣”,主张以明孝宗为“皇考”,生父改称“皇叔考”,双方矛盾激化。
面对嘉靖多次下发的尊父谕旨,杨廷和以“内阁封驳权”先后四次退回其亲笔批示。首次嘉靖初提尊父,杨廷和引汉宋旧例驳回;二次嘉靖强调“父母不可更易”,杨廷和联合九卿再拒;三次嘉靖试图绕开内阁直发旨意,杨廷和以“祖制不可违”封还;四次嘉靖语气强硬,杨廷和仍以“首辅不能阿君误国”为由退回。
四次封驳凸显内阁与皇权博弈。嘉靖三年(1524年),杨廷和辞职,“大礼议”以嘉靖追尊生父为“睿宗”告终,皇权自此强化,内阁权力受抑。
视频详情
(本站旨在传播知识,不做任何商业变现,如有任何侵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TEL:177 7030 7066)
操作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