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多年前的17-18世纪,是全球运河建设的重要时期。中国明清两代持续维护京杭大运河,通过疏浚河道、加固堤岸,使其成为连接南北的经济动脉;欧洲则在工业革命前夕掀起运河热,英国布里奇沃特运河等工程推动了煤炭等物资运输。
运河建造需经精密勘测:工匠用“水平仪”(如中国的“水则”)测定地形落差,确定河道走向。开挖时以人力为主,辅以畜力和简单机械,遇山地开凿隧洞(如法国米迪运河的加尔德隧洞),遇河谷则建渡槽连通水系。水源依赖天然河流、湖泊,或筑坝蓄水形成“水柜”,确保全年通航。
核心工作原理在于水闸调节:当船只通过落差段时,先进入闸室,关闭下游闸门,开启上游进水闸,待水位与上游齐平,开上游闸门放行;同理可降水位至下游。配合纤道供纤夫拉船,运河实现了不同水系的连通,大幅降低运输成本,成为当时“水上高速公路”。
视频详情
(本站旨在传播知识,不做任何商业变现,如有任何侵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TEL:177 7030 7066)
操作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