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际天文学家团队宣布在距离地球335光年的遥远星系中,发现了一颗体积达地球45万倍的巨型行星,刷新了人类对宇宙行星尺度的认知。该行星位于天鹅座方向的年轻恒星系统,由詹姆斯·韦伯太空望远镜通过近红外成像技术捕捉到独特红外辐射信号。其直径约为地球200倍,体积远超此前最大行星木星(木星体积仅为地球1300倍)。这颗行星围绕一颗2倍太阳质量的B型主序星运转,距母星约70天文单位。天文学家推测,其庞大体积源于形成初期快速吸积过程:恒星诞生后数百万年内,大量气体和尘埃被引力捕获,形成“超级气态巨行星”。该发现挑战传统行星形成理论——此前认为大质量恒星强辐射会驱散周围物质,难形成巨型行星。研究团队指出,这或揭示“引力不稳定性”机制可能,即气体云自身引力坍缩成行星,而非“核吸积”过程。目前,后续观测正分析其大气成分与轨道参数,以揭开巨型行星演化奥秘。
视频详情
(本站旨在传播知识,不做任何商业变现,如有任何侵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TEL:177 7030 7066)
操作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