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DS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的简称,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引起,是一种严重危害健康的传染病。 HIV主要攻击人体免疫系统中的CD4+T淋巴细胞,大量破坏该细胞后,人体免疫功能逐渐丧失,无法抵御细菌、病毒等病原体侵袭,易发生机会性感染(如肺结核、肺孢子菌肺炎等)和恶性肿瘤(如卡波西肉瘤),最终导致死亡。 其传播途径主要有三种:性接触传播(包括同性、异性和双性性接触)、血液及血制品传播(如共用被污染针具、输入未经筛查的血液等)、母婴传播(感染HIV的母亲在怀孕、分娩或哺乳时可能传给胎儿/婴儿)。日常生活中的握手、拥抱、共餐、共用马桶等无血液暴露的接触不会传播HIV。 感染HIV后,初期可能出现发热、咽痛、淋巴结肿大等类似流感症状,随后进入数年至十余年的潜伏期,无明显不适。当免疫功能严重受损时,进入AIDS期,出现持续发热、体重骤降、反复感染等症状。 目前AIDS尚无法根治,但规范的抗病毒治疗(ART)可有效抑制病毒复制,使病毒载量降至检测不到水平,患者免疫功能逐步恢复,寿命可接近正常人。预防关键在于采取安全性行为、避免共用针具、及时进行母婴阻断等。早检测、早诊断、早治疗是改善预后的重要措施,社会应消除对患者的歧视,给予理解与支持。

视频详情

(本站旨在传播知识,不做任何商业变现,如有任何侵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TEL:177 7030 7066)

操作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