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戬被称为“二郎神”,其渊源与民间信仰、历史传说及文学演绎的融合密切相关。最早的“二郎神”原型可追溯至蜀地治水传说中的“灌口二郎”,相传为秦代蜀郡太守李冰次子,因协助父亲凿离堆、治岷江,被百姓尊为治水神,称“二郎”。随着道教神祇体系的发展,灌口二郎逐渐被纳入道教,封号“清源妙道真君”,形象也从治水英雄演变为神通广大的护法神。 至宋元时期,民间传说与戏曲文学开始将灌口二郎与杨戬的形象融合。杨戬本为古代神话中的神将,据《封神演义》等文学作品演绎,他是玉帝外甥,生有三只眼,手持三尖两刃刀,携哮天犬,能七十二变,曾助周伐纣、降妖除魔。因其形象勇猛威严,且“二郎”的称呼已深入人心,杨戬遂成为“二郎神”的主流代表。 “二郎”之“二”,一说源于早期灌口二郎的排行(李冰次子),另一说与道教“阴阳”“对偶”观念相关,象征其神职的平衡与威严。明代《西游记》《封神演义》的广泛传播,进一步巩固了杨戬作为“二郎神”的形象,使其成为中国神话中极具影响力的神祇之一。

视频详情

(本站旨在传播知识,不做任何商业变现,如有任何侵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TEL:177 7030 7066)

操作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