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禄山虽于755年叛乱后次年(757年)被其子安庆绪所杀,但安史之乱仍持续至763年,长达八年。关键原因在于:其一,叛乱集团未因安禄山之死瓦解。安庆绪继位后与唐军对峙,后被部将史思明诛杀;史思明及其子史朝义又接续叛乱,形成“安氏-史氏”权力更迭,叛乱核心持续存在。其二,唐朝朝廷应对失当。唐玄宗晚年昏聩,冤杀高仙芝、封常清等良将,强令哥舒翰出潼关决战致惨败;唐肃宗继位后,宦官干政(如鱼朝恩掣肘郭子仪)、将相失和,削弱平叛力量。其三,藩镇割据加剧混乱。叛乱中,河北藩镇节度使趁机拥兵自重,部分甚至暗通叛军,唐朝中央对地方控制力锐减,难以集中兵力围剿。其四,叛军占据经济要地。河北、河南等地为唐朝财赋重地,叛军据此后可持久补给,而唐军需长途征战,后勤压力大。多重因素叠加,使叛乱在安禄山死后仍迁延八年,最终虽被平定,却开启唐朝藩镇割据的乱局。
视频详情
(本站旨在传播知识,不做任何商业变现,如有任何侵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TEL:177 7030 7066)
操作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