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月球的形成,科学界曾提出多种假说,其中“大碰撞假说”(即陨星撞击地球假说)是目前最受认可的理论。早期的分裂说、捕获说和同源说因无法解释月球与地球的同位素差异、角动量等问题逐渐被质疑。该假说认为,约45亿年前,一颗火星大小的天体“忒伊亚”与原始地球发生剧烈碰撞,大量物质被抛射到太空,在地球引力作用下形成环绕的“碎屑盘”,最终吸积形成月球。支持这一理论的关键证据包括:月球岩石的氧同位素组成与地球高度一致,表明同源形成;月球铁核比例远小于地球,可能因碰撞时重金属沉入地球核心;阿波罗任务带回的月岩年龄约45亿年,与碰撞时间线吻合;以及计算机模拟证实碰撞可产生符合月球特征的碎屑盘。尽管仍有细节待验证(如“忒伊亚”的具体成分),但大碰撞假说能统一解释月球的多项特征,目前被科学界广泛接受。
视频详情
(本站旨在传播知识,不做任何商业变现,如有任何侵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TEL:177 7030 7066)
操作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