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名轲,战国时期邹国人,儒家重要代表人物,被后世尊为“亚圣”,与孔子并称“孔孟”,是儒家道统的关键传承者。他上承孔子“仁”学,下启儒家思想体系化发展,对儒家道统的确立意义深远。
孔子以“仁”为核心,主张“为政以德”,孟子在此基础上发展出“仁政”学说,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思想,强调君主需“制民之产”“轻徭薄赋”,保障百姓生计。他又以“性善论”深化儒家伦理根基,认为“人之初,性本善”,“仁义礼智”为人心固有“四端”,需通过教化与修身扩充,这一观点补全了孔子未详论的人性本源问题。
孟子周游列国,曾与梁惠王、齐宣王论政,虽其学说因触动诸侯利益未被重用,却以《孟子》一书系统留存思想。至宋代,程朱理学将孟子与孔子思想整合,确立“孔孟之道”为儒家道统核心,其“舍生取义”“富贵不能淫”等论述更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象征,深刻影响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伦理与政治观念。
视频详情
(本站旨在传播知识,不做任何商业变现,如有任何侵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TEL:177 7030 7066)
操作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