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琏,明初名臣刘基(刘伯温)长子,以“家中贤子、国之良臣”载于史册。他自幼承父教,性孝悌、品行端方,尽得家风真传。作为家中贤子,他侍奉父母至孝,友爱弟妹,以温厚谦和持家,将刘氏“耕读传家、忠勤报国”的门风延续,成为宗族典范。入仕后,他更以才干与忠诚践行“国之良臣”之责。洪武十年(1377年),刘琏被太祖朱元璋擢为考功监丞,兼试监察御史,掌官吏考核。他铁面无私,革除考核积弊,严惩贪墨,所举皆廉能之士,朝野称其“有父之风骨”。后因刚正不阿,与胡惟庸党羽交恶,遭构陷排挤,仍坚守气节,终以死明志,年仅三十二岁。刘琏一生短暂却光辉,在家为孝悌楷模,在朝为忠直干臣,用生命诠释了“忠孝两全”的真谛,其贤德与忠烈,至今为后人敬仰。
视频详情
(本站旨在传播知识,不做任何商业变现,如有任何侵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TEL:177 7030 7066)
操作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