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手抖别大意,可能是这些健康问题在“作怪”,及时了解能避免延误干预。 最常见的是特发性震颤,约占老年手抖原因的一半。多在做精细动作时出现,比如端杯子、写字、系扣子,情绪紧张或疲劳时会加重,静止时减轻,部分人有家族遗传史。这类震颤进展缓慢,一般不会严重影响生活,但需排除其他疾病。 需警惕的是帕金森病,典型表现为“静止性震颤”——手安静放着时抖得明显,活动时减轻,还常伴随动作变慢(如扣纽扣费劲)、肢体僵硬、走路小碎步等。若不及时干预,可能影响自理能力。 此外,甲亢、低血糖、长期服用某些药物(如降压药、平喘药)也可能引起手抖。比如甲亢患者除手抖外,常有心慌、出汗、体重下降;低血糖则多在饥饿时发作,伴随头晕、乏力。 老年人若出现持续手抖(超过2周),或伴随上述异常症状,建议尽早到神经内科就诊,通过检查(如头颅CT、甲状腺功能等)明确原因。早发现、早干预,多数情况能有效控制,别因“年纪大了难免手抖”的想法耽误治疗。

视频详情

(本站旨在传播知识,不做任何商业变现,如有任何侵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TEL:177 7030 7066)

操作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