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上曾发生过五次生物大灭绝,如今科学家警告,第六次或已悄然开始。与前五次由陨石撞击、火山活动等自然因素主导不同,本次危机主要源于人类活动。当前物种灭绝速率是自然背景速率的100-1000倍。世界自然基金会报告显示,1970年以来全球脊椎动物种群数量平均下降69%;IUCN红色名录指出,约41%的两栖动物、26%的哺乳动物和13%的鸟类面临灭绝风险。珊瑚礁白化、热带雨林消失等生态灾难频发,生物多样性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流失。栖息地破坏(如亚马孙雨林砍伐)、气候变化(全球升温超1.1℃)、环境污染(塑料垃圾、化学物质)、过度开发(非法盗猎、过度捕捞)及外来物种入侵是主要推手,导致物种栖息地碎片化、食物链断裂,生态系统韧性骤降。生物多样性是地球生命支持系统的核心,其流失将破坏授粉、气候调节等生态服务,加剧粮食危机与疾病传播风险,威胁人类生存根基。科学家呼吁,需通过建立自然保护区、减少碳排放、严控污染等全球行动遏制趋势,第六次大灭绝并非不可逆转,但时间已所剩无几。

视频详情

(本站旨在传播知识,不做任何商业变现,如有任何侵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TEL:177 7030 7066)

操作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