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废料因具有强放射性和长半衰期,安全处置是核电发展的关键挑战。地下400米深地质处置是国际公认的高放核废料最终解决方案,其核心是通过“多重屏障+地质隔离”实现长期安全隔离。首先需经过预处理环节:乏燃料从反应堆取出后,先在水池中冷却数年至数十年,降低热量与辐射水平;随后通过后处理分离铀、钚等可回收物质,剩余高放废液采用玻璃固化技术,转化为化学性质稳定的玻璃块,大幅减少泄漏风险。处置库选址极为严苛,需满足地质稳定(如花岗岩、黏土岩地层)、地下水不活跃、远离人类活动区等条件。400米深度设计既能利用岩石层天然屏蔽效应阻挡辐射,又能减缓地下水渗透,降低核素迁移可能。库内采用“废物罐-缓冲材料-围岩”三重屏障:特制金属罐封装玻璃块,外围填充膨润土(遇水膨胀形成防渗层),最外层依托坚硬围岩,形成立体防护。最终,固化废料罐被放置于地下隧道钻孔中,填充缓冲材料后封闭坑道。通过多重屏障与地质结构协同作用,目标是隔离数万年至百万年,直至辐射水平降至天然本底以下。芬兰Onkalo处置库等项目已进入工程实施阶段,为全球提供了实践范例。
视频详情
(本站旨在传播知识,不做任何商业变现,如有任何侵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TEL:177 7030 7066)
操作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