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星与木星轨道之间的小行星带,曾引发天文学家对“失踪行星”的百年猜想。18世纪,提丢斯-波得定则揭示行星轨道分布规律:按公式推算,火星与木星间应存在一颗行星。19世纪初,人们在此区域发现谷神星等小行星,遂提出“法厄同星”假说——认为这里曾有一颗行星,因未知“事故”碎裂成小行星带。 然而现代研究揭开真相:这并非行星碎裂的悲剧,而是太阳系形成早期的精妙演化。木星的巨大引力如同“引力搅拌机”,不断扰动该区域的原始星子。这些星子因频繁碰撞无法凝聚成行星,反而被撕裂、分散,形成由数十万颗小行星组成的环带。 如今,小行星带被视为太阳系“未完成的行星”遗迹,记录着46亿年前行星形成时的引力博弈。所谓“事故”,实为宇宙规则下的必然:木星的引力平衡,让这片区域成为展示太阳系诞生复杂性的天然实验室,也让“失踪行星”的传说,化作天文学史上对宇宙精妙秩序的生动注解。

视频详情

(本站旨在传播知识,不做任何商业变现,如有任何侵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TEL:177 7030 7066)

操作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