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红包被称为“压岁钱”,源于古代驱邪祈福的民俗传统。其起源可追溯至汉代的“压胜钱”,这种非流通的铸币上刻有吉祥图案或文字,被视为能镇邪避灾的护身符。唐代宫廷中,春节期间有长辈向晚辈赐钱的习俗,称为“洗儿钱”,寓意为孩子洗涤晦气、祈求安康。至宋代,民间开始流行除夕夜用红纸包裹铜钱,由长辈赠予晚辈,放置于枕边,称为“压岁钱”。相传“祟”是一种会伤害孩童的小妖,压岁钱的“压”有镇压之意,“岁”则谐音“祟”,象征用钱财压住邪祟,保佑孩子平安过年。明清时期,压岁钱的习俗逐渐定型,红包包裹的形式更趋普遍,承载着长辈对晚辈的祝福与关爱。如今,压岁钱已成为新年传递亲情与温暖的重要载体,其文化内涵从最初的驱邪避灾,演变为饱含心意的节日祝福。

视频详情

(本站旨在传播知识,不做任何商业变现,如有任何侵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TEL:177 7030 7066)

操作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