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久以来,癌细胞被视为人体的“叛逆者”,疯狂掠夺资源、破坏组织。但近年来的研究或许正在改写这一认知——它们可能并非纯粹的“错误”,而是生命演化中遗留的生存机制在极端条件下的失控表现。 癌细胞源于正常细胞的基因突变,但其突变并非完全随机。许多癌变相关基因是远古时期调控细胞增殖、修复的“老基因”,在胚胎发育或组织修复时本应短暂激活,却因环境压力(如慢性炎症、辐射)持续“苏醒”。例如,癌细胞无限增殖的能力,与胚胎干细胞的快速分裂特性相似;它们突破组织边界的转移行为,可能是原始细胞迁移机制的“返祖”。 从细胞视角看,癌细胞的“自私”或许是生存本能的极端体现。当细胞DNA受损难以修复,正常程序是启动凋亡“自杀”,但部分细胞会激活“自救模式”:关闭凋亡开关、增强增殖信号,试图在恶劣环境中延续生命,却因无视整体调控而威胁机体。这种“个体求生”与多细胞生物的“整体利益”冲突,才酿成疾病。 这一视角并非为癌细胞“脱罪”,而是为治疗提供新思路——与其强力杀灭,不如调控其“失控的本能”,例如靶向抑制远古基因的异常激活,或恢复细胞对整体的“感知”。或许,这场与癌症的战争,本质是与生命自身演化历史的深度对话。

视频详情

(本站旨在传播知识,不做任何商业变现,如有任何侵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TEL:177 7030 7066)

操作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