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玉案是明初洪武年间震动朝野的大案,主角蓝玉本是功勋卓著的开国将领,却因功高震主沦为阶下囚,最终身死族灭。
蓝玉为常遇春妻弟,骁勇善战,随朱元璋南征北战,尤其在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的捕鱼儿海之战中,率军大破北元,俘获皇子、妃嫔及官员数千人,彻底摧毁北元残余势力,因功被封凉国公。然而,屡立奇功的蓝玉逐渐骄纵自满:他强占民田,鞭打御史;北征归来夜抵喜峰关,因守关将士开门稍缓便纵兵毁关;甚至在军中擅自升降将官,俨然成“国中之国”。
此时朱元璋年事已高,太子朱标早逝,皇太孙朱允炆年幼文弱。蓝玉的跋扈与军中威望让朱元璋深感威胁,视其为皇权隐患。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锦衣卫指挥蒋瓛告发蓝玉谋反,朱元璋顺水推舟,将其下狱审讯。最终蓝玉以“谋反罪”被剥皮实草,抄家灭族,案件牵连景川侯曹震、鹤庆侯张翼等一公十三侯二伯,株连死者逾一万五千人,史称“蓝玉案”。
此案看似平定“叛乱”,实则是朱元璋为巩固皇权、为皇太孙扫清障碍的政治清洗。经此一役,明初功勋武将集团几乎被连根拔起,虽强化了中央集权,却也导致建文朝无将可用,为后来“靖难之役”埋下伏笔。蓝玉的兴衰,正是封建王朝“功高震主者身危”的典型缩影。
视频详情
(本站旨在传播知识,不做任何商业变现,如有任何侵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TEL:177 7030 7066)
操作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