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诩,三国时期以“毒士”闻名的顶级谋士,其计策狠辣精准,算无遗策,却为何在投奔曹操后鲜少被主动问计?这背后藏着他独特的生存智慧与曹操的深层考量。 贾诩早年便以“毒计”震动天下:董卓死后,他劝李傕、郭汜反攻长安,直接导致汉室彻底崩坏;辅佐张绣时,又两度献策击败曹操,甚至害死曹昂、典韦。这般“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的风格,让他得了“毒士”之名。但其智谋毋庸置疑——官渡之战前,他力主张绣降曹,既避免张绣被袁绍吞并,又让曹操得了“容人之量”的美名,堪称双赢。 曹操对贾诩的才能心知肚明,却鲜少主动问计,核心原因有三:其一,贾诩深知“功高震主”的危险,投奔曹操后“阖门自守,退无私交”,刻意保持低调,不轻易献策;其二,他的计策太过狠绝,曹操虽需权谋,却也忌惮其“毒”性可能反噬自身;其三,曹营谋士如云,郭嘉善奇谋、荀彧掌战略、程昱刚猛果决,贾诩更像“压箱底”的智囊,只在关键时刻被咨询(如赤壁大败后劝曹操休养生息,立嗣之争中以袁绍、刘表为例暗示立嫡长子)。 贾诩以“不争”为“争”,在乱世中保全自身与家族,最终官至太尉,寿终正寝。他的“不被问计”,恰是其顶级智慧的另类体现。

视频详情

(本站旨在传播知识,不做任何商业变现,如有任何侵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TEL:177 7030 7066)

操作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