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延作为蜀汉中期重要将领,以“子午谷奇谋”展现出独特军事眼光,却因诸葛亮死后的权力风波被诬“谋反”,其真实意图历来备受争议。建安二十四年(219年)魏延随刘备入蜀,因功封牙门将军,后镇守汉中十年,独创“重门战术”保境无虞,可见其对蜀汉的忠诚与能力。北伐期间,他提出率五千精兵出子午谷奇袭长安,虽因风险过高未被诸葛亮采纳,却体现出锐意进取的战略思维。 诸葛亮病逝五丈原后,魏延与长史杨仪矛盾激化。杨仪按诸葛亮遗命撤军,魏延认为“丞相虽亡,吾自见在”,主张继续北伐,不愿断后。双方互相上表指控谋反,魏延率军抢先南归烧绝栈道,终被杨仪派马岱斩杀,并夷三族。《三国志》明确记载“延意不北降魏而南还者,但欲除杀仪等”,可见其目标是除掉政敌杨仪,而非背叛蜀汉。魏延性格“善养士卒,勇猛过人,又性矜高”,与杨仪的长期积怨导致悲剧,其“谋反”实为权力斗争的牺牲品,并非真心叛蜀。

视频详情

(本站旨在传播知识,不做任何商业变现,如有任何侵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TEL:177 7030 7066)

操作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