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浆是血液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常情况下呈淡黄色透明液体。其颜色主要源于血浆中含有的胆红素——这是红细胞衰老破坏后,血红蛋白分解代谢的产物,经肝脏处理后释放入血,使血浆呈现特征性的淡黄色。当血液经抗凝处理并离心后,上层淡黄色液体即为血浆,占全血体积的55%左右,主要成分包括水(约90%)、蛋白质(如白蛋白、球蛋白、纤维蛋白原)、电解质、激素、代谢废物等。在病理情况下,血浆颜色可能发生变化:若胆红素水平显著升高(如黄疸患者),血浆可呈深黄色甚至棕黄色;若发生血管内溶血,血红蛋白释放到血浆中,血浆会呈现粉红色或红色;而高脂血症(尤其是甘油三酯严重升高)时,血浆中乳糜微粒增多,可使血浆呈乳白色浑浊状,即“乳糜血”。因此,血浆颜色是反映人体健康状态的直观指标之一,其异常变化可能提示肝胆疾病、溶血或脂代谢异常等问题。
视频详情
(本站旨在传播知识,不做任何商业变现,如有任何侵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TEL:177 7030 7066)
操作提示